編者按:大公司的服務大而全,可是當我們想要一些個性化服務的時候,他們卻受制于體量而無法完美提供。這時候,小公司就派上用場了。聽Doc Searls講述他的故事,分享他的獨特見解。
對于華爾街而言,商業中幾乎所有發生的事情都顯得太小、太普通、不值得一提。投資者、商業記者和經濟學家們也同樣容易忽略很多事情。當大多數重要的事情發生在地表之下時,他們看到的,只是世界經濟海洋表面上的波浪和天氣。
為了深入了解地表下面的事情,我來說一個簡單的故事。
上周我的朋友帕特里克,也是我們房子的承包商,幫助我把一臺嶄新的“55”三星電視從Costco拖回家。這臺電視相對于我的車來說太大了,但它合適帕特(帕特里克的昵稱)的卡車,而且他也準備前往城鎮的那個區域。在回來的路上,我們停在一家五金店門口,以方便帕特選購一些東西。在那兒,我們遇到了幾個與帕特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:一個屋頂工,一個泥瓦匠和一個園丁。然后我們在帕特的一個工作站停下來,那是Julie爸爸(我的牙醫)的家。我們把電視放到車庫,就在早些時候在百思買(Best Buy)買的三星環繞立體揚聲器的箱子旁邊。然后,我便開車去見我的眼科醫生鮑勃,而我的妻子則和我們的業務會計師麗貝卡一起工作。接下來,我的妻子要去約見費伊,她的理發師,我開始在我們的客廳里安裝電視和揚聲器系統。
我告訴你這些,不是要向你簡要地介紹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細節,而是為了向你區分商業故事中的兩類角色。
一種是我們都知道的品牌,比如科思科,百思買和三星。我們知道是什么造就了這些品牌。他們的名字被植入我們的大腦里,就像農場主將所有權符號烙進牛皮里。事實上,“產品品牌”是在20世紀30年代從養牛業借鑒來的一個想法,當時正值廣播作為大眾媒介起飛的時刻。而當互聯網變得舉足輕重時,它也變成了營銷業的迷戀熱潮。你可以在這個圖表中看到這兩件事情的發生:
其他角色是你不認識的人:帕特,費伊,朱莉,麗貝卡,泥瓦匠,屋頂工和園丁。所有這些人都參與了這個小經濟。他們沒有一個人想要擴大他們的業務至超過他們的需要。他們在開始后,就沒有想要退出。亦沒有人稱自己是“企業家”,或者去參加昂貴的會議。相反,他們在酒吧、俱樂部、健身房、餐館、教堂、城市公園、海灘、球賽和街道上參與社交活動。他們傾向于有屬于自己的角色而不是工作。當你需要一個工作,你就去尋找一個機械師、一個畫家、一個律師或一個司機。所有這些人也在物質世界中,肩并肩,面對面,互相幫助。
現在讓我們回到我的故事。
在安裝我們的新電視時,最大的問題是把舊的卸下來,再把新的裝上墻。所以我開始在一個同時具有這兩個品牌的地方尋求幫助:科思科和百思買。科思科說,安裝新電視的費用是200美元。百思買的極客團隊告訴我,他們去我家,并根據現場評估的費用是99美元,然后是在根據評估額外收取勞動費。所以我再次打電話給帕特。他說他很高興這樣做。雖然他現在不在城里,但下周他會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一些家伙去我家工作。我們并沒有談論價格,因為我們很可能會一起做,并且他在這的時候,也會考慮房子周圍需要做的一些其他的事情。這便是他能得到我的生意、而那兩個名牌沒有獲得的原因。
生活中,帕特們比科思科和百思買多得多。中小企業的數量是巨大的:
● 在歐盟占99%(歐盟統計局)
● 在澳大利亞占97%(Xero),
●在美國占99.7%(小型企業管理局)。
Xero還說(在同樣的鏈接里),小型企業約占澳大利亞所有私營就業部門的43%。小型企業管理局(在他們的鏈接)說,48%的美國員工(5680萬人)在小型企業工作,97.7%的美國出口商是小企業 ——并產生了已知出口價值的33.6%。他們補充說,“擁有100名員工以下的公司在小型企業就業中所占的份額最大。”他們還談到(并證明)至少有一名員工的初創公司與退出公司的比例為何一直看起來不錯:
圖表4:美國私營創業公司和退出的比例
在這個欠發達的世界,據世界銀行所言,“新興市場中有3億6500萬至4億4500萬微型、小型、中型企業:2500萬到3000萬是正規的中小型企業; 5500萬到7000萬是正規的微型企業;還有22億8500萬-3億4500萬是非正規企業?!傲硗猓?/p>
“新興市場中最正規的工作源自中小型企業(SME),它們創造了80%的新職位。
“正規中小企業在新興經濟體中占總就業率的45%,占國民收入的33%。如果算入非正規中小企業,這些數字會明顯更高。
“據估計,未來的15年將需要6億個就業崗位來吸納全球不斷增長的勞動力,而這主要發生在亞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。
“在新興市場,大多數正式工作都是中小企業提供的,他們創造了五分之四的新崗位。
但統計是無聊的。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很容易通過大品牌的棱鏡來看待商業。在那里不缺少偉大的故事,特別是巨頭之間的斗爭總是被報道的時候?,F在就有一個例子:Google Home 和 Amazon Echo ——這是一場在紐約時報中發生的智能音箱對峙。
作為一個小商人,這里是我的便捷功能的愿望清單:
1)待辦事項列表。這個是靈活的,可以在移動工具和桌面或筆記本電腦上工作,并與下面兩個項目綁定。
2)日歷。這個和待辦事項列表差不多。它讓我們知道需要做什么,已經做了什么,并可以追溯到我想要了解的任何時刻。我也想要一個與很多其他人以及和我公司聯系良好的日歷。
3)聯系人。能夠知道前兩項(待辦事項和日歷),記錄什么時候以及如何追蹤他們,而且很容易糾正(或者讓別人改正)。我會記錄包括密碼管理器和其他一切,來幫助我回憶我是誰,我和誰打交道,以及如何處理我們關系的事。如果我與供應商或客戶有關系,我希望能夠輕松地與他們建立聯系,并且在所有這些方面都保持一致。我也想要記錄我和誰做了什么樣的協議。
4)通信。我想要一種統一的方式來管理我與他人溝通的所用的不同方法:電子郵件、短信、其他聊天系統(蘋果的應用程序商店,我最后一次查看時,列出了170個記錄)、多個音頻和視頻會議系統,我想將所有這些與上面列出的功能統一管理起來,包括我和什么人、什么方式、什么時間交流過以及在哪里存放了進程中積攢的文件檔案等。
5)記錄。我說的是我擁有的一切記錄,我在賣的、已經出售的、我出租給別人或給自己租來的......隨便說哪個都行。隨著越來越智能的東西進入我的生活和我的貨架,我還需要跟蹤它。如果它只是在蘋果公司、谷歌或亞馬遜的城堡(Phil Windley 將這些公司一并稱為“CompuServe of Things”)內部才是智能的話,那是毫無幫助的。
6)會計。我想要一個控制面板。無論駕駛艙是在我的桌子上、我的膝上還是在我的手上,它都會是我商務駕駛艙中的中心控制面板。在與通常的工資單、庫存、付款、發票、費用、報價、運費、采購訂單、信用數據、貨幣稅收等東西打交道時,控制面板可以更新上述所有其他東西的數據,而且容易搜索,生成報告。
除了第六點,其余的大多數都是來自大量普通猜測的部分解決方案。這一個是尋求解決方案的問題,不是嗎?
想要了解一個投資者的想法,請參閱Andreessen Horowitz的@Peter_Levine的《回到云計算的開端與結尾》。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25分鐘的方法,因為它幫助你的心理歷史從今天的集中化技術和假設一直來到前沿。這是他談話中最相關的幻燈片:
最重要的前沿智能是關于人的。沒錯,我們需要依靠云計算來把集中化服務做得最好,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。但我們需要他們為我們提供個性化服務,把我們像個人客戶一樣對待。而且我們還需要自己的工具,因為是我們在真正地工作。
無論有多少機器人接管大型企業的工作,我們都有很多事情要做。我們仍然需要建造房子,管道還需要修理,頭發仍然需要修剪,代碼仍然需要編寫。(我們不要忘了Linux,也許是世界上最被依賴的操作系統,就開始于一個做自己事情的人。并且,它仍然被成千上萬的專家個人維護。
當我們查看以上六個需求的列表時,唯一一個已經領先于游戲的是會計軟件。待辦事項列表、日歷和聯系人都陷于蘋果、谷歌和微軟的城墻內。電子郵件是全球化以及便攜式的(如果你喜歡,你可以將你的郵箱從蘋果移到谷歌或移動到你自己的服務器),但消息系統分崩成了幾百個最不兼容的競爭對手。視頻和音頻會議系統也是如此。沒有人想要做我在第五項中制定的記錄。
它的價值是,幫助未來的控制面板準備一個會計軟件。我認為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雙重記賬,由Fra Luca Pacioli在1474年建立的會計的基礎:
在二次雙重記賬中,我從Pacioli的Summa de Arithmetica、Geometria、Proportioni et Propotionalita引用了這些內容:
記賬員記錄日記時要在描述一個交易之前將所有內容按順序放好。 這樣,當業主回來,他會看到所有的交易,而且如果他認為有必要,他可以把他們擺放得更有秩序。 因此,這本書對于有大生意的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。
在使用這種方式將帳目和期刊的所有帳戶進行分類之后,你會發現這兩本書在借記和信用中對應。 這意味著所有的帳戶都是正確的,并且條目輸入正確。
當完成檢閱后,如果您在借記卡或信用卡中發現某些分戶或尚未檢查的帳戶,這則表示在分類帳中存在一些錯誤……并且你應更正此錯誤。
這些真理是如此深刻和永恒,所以他們在543年間沒有任何改變。
因此,當我發現我的關于Pacioli的持續相關性的報告被@RodDrury,Xero(它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云計算的會計軟件)的首席執行官附議時,我并不驚訝。 這是Rod,去年在一次會議上談論到的:
Pacioli對Summa的觀點是,我們需要完全控制我們在互聯世界的生活和企業:從貨幣和其他資產開始追蹤我們做業務的方式。這就是為什么我會將會計軟件視作自轉的星星,上面列出的其他五件事情將像行星一樣繞行,并開始相互影響著工作,且遠比現在的情形好得多。
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十年前Joe Andrieu寫了這篇文章,這是我所閱讀的關于任何事物中最清晰的一點:
當我們將用戶置于中心,并使其成為集成點時,整個系統將變得更簡單、更強大、更可擴展、更有用。
該用戶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企業。重要的是如何控制、你的動機以及能夠完成事情的能力。
所有關于我們生活和我們業務的數據都需要在我們的掌控之下,即使它生活在某個地方的云中。意識到這些將幫助我們找到他們做的最好的資源,并將它們集成到為我們每個人工作,且使它們適合每個人。
重視個人和小企業,這必將是未來的趨勢。
轉自36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