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經歷了跌宕的2016年,中國外貿在1月迎來開門紅。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2017年1月,中國進出口總值2.18萬億元人民幣,比去年同期增長19.6%。進出口雙雙實現正增長。其中,出口1.27萬億元,增長15.9%;進口9111.7億元,增長25.2%;貿易順差3545.3億元,收窄2.7%。
中美貿易高速增長
除了去年同期基數較低,全球貿易的復蘇,為中國外貿的增長提供了基礎。
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,1月份中國與重要貿易伙伴之間保持了較高的貿易增長。
1月份,歐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,中歐貿易總值3255.6億元,增長14.1%,占我外貿總值的15%。其中,中國對歐盟出口2116.4億元,增長13.6%;自歐盟進口1139.2億元,增長15.2%;對歐貿易順差977.2億元,擴大11.8%。美國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,中美貿易總值為3200.7億元,增長21.9%,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.7%。其中,中國對美國出口2339.8億元,增長17.2%;自美國進口860.9億元,增長36.7%;對美貿易順差1478.9億元,擴大8.2%。
中國對美出口已連續三個月維持較高增速,反映出美國經濟企穩帶來的需求回升。
外貿結構持續優化
從結構來看,中國對外貿易結構持續優化。1月份,一般貿易進出口1.25萬億元,增長19.9%,占中國外貿總值的57.3%,較去年同期上升0.1個百分點。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提升,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進出口均實現增長。
最新一期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9,較去年12月回升1.6,已連續4個月實現環比回升。對此,海關總署相關人士表示,初步判斷今年二季度初中國出口壓力有望緩解。
對于進口而言,1月外貿增速遠超預期與價格上漲息息相關。1月份中國鐵礦砂、原油、煤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。如原油進口3403萬噸,增加27.5%,進口均價為每噸2644.4元,上漲46.7%;煤進口2491萬噸,增加64.4%,進口均價為每噸650元,上漲1.1倍。這一趨勢可能對國內產品成本形成一定壓力。
下行壓力仍大
由于外貿順差大幅增加,資本流出壓力有望減輕。
據央行2月7日公布數據顯示,中國1月外匯儲備規模為29982.04億美元,環比下降123.13億美元,為連續7個月下滑,創近6年新低。外貿企業發展不景氣,創匯不結匯,都對外匯儲備下降有影響。1月中國貿易順差513.5億美元,較上月的407.1億美元大幅增加。有利于減輕外匯儲備壓力。
不過,中國外貿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。比如特朗普對全球市場的影響、英國脫歐、美元加息等。
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此前表示,2017年,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,外需低迷,貿易保護主義加劇,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,外貿下行壓力加大。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,努力實現外貿繼續回穩向好。
超預期的還有原油進口
1月進口量增27.5%,進口金額增87%
據新華社電 繼去年12月原油進口量刷新歷史紀錄后,今年1月我國原油進口再現高位增長。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,1月我國原油進口3403萬噸,同比增長27.5%;進口金額899.9億元,同比增長87%。
測算到進口單價來看,今年1月我國每噸原油進口單價為2644.4元,同比增加46.6%。
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,今年1月我國原油進口量、進口金額、進口單價都大幅提高。
今年1月,國際油價整體運行在每桶50美元上方,其中布倫特原油價格已上升至每桶55美元附近,曾一度突破每桶57美元。而去年1月、2月正是國際油價近十年來的低點,國際油價跌破每桶30美元,其中布倫特油價在1月20日跌至每桶27.88美元,紐約油價在2月11日跌至每桶26.11美元。
按照以往慣例,年初1月、2月往往是原油進口淡季,年尾的11月、12月通常是旺季。今年開年首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就突破3400萬噸,超出市場預期。
“開年首月原油進口呈現放量增長,這意味著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量或持續高位運行。”隆眾資訊原油分析師李彥表示。李彥介紹說,2015年我國只有一個月原油進口量超過3000萬噸,到2016年有9個月原油進口量超過3000萬噸。從2017年的開局表現來看,預計每月3000萬噸以上的原油進口量會成為常態。
一方面原油進口量不斷攀升;另一方面,原油生產量呈現下滑趨勢。因此,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也在逐年攀升。
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總監李莉表示,在低油價大背景下,低效高成本油田逐漸退出,這是經濟性的選擇,符合全球的趨勢,并不需要過度擔憂。 “2015年,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突破60%,預計2016年對外依存度突破65%。”李彥認為,2018年很可能突破70%。從能源安全角度出發,我國原油儲備步伐仍需提速。
轉載自鳳凰資訊